在美国才知道国内学英语的误区

发布时间:2010-6-7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大厦千顷,眠七尺之躯;珍馐百味,不过一饱”。Henry我认为:人生区区百年,如匆匆过客。一方面要珍惜时光,奋力向前,尽可能感受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和冷暖,不枉活此生;另一方面,认清财富的本质: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作金钱的主人而非奴隶,善用财富,利人利己!
  一个民族的语言,是她特有文化的载体和沉淀,也是她传统的积累。而传统力量是如此的强大,本民族的文化的影响又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于到我到美国两年以后,在和老外聊天时,常常几乎忍不住还要问一些早已知道不该问的“禁忌问题”。比如,How old are you?在国内多么平常的问题,尤其是熟悉了以后,问问年龄,彼此称兄道弟,或姐妹相称,再自然不过了;喊句“老张、老李”什么的,尽管不老,被喊者心里也高兴。中华文化,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怀旧情结,沉迷于过去---或许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太出色、太优秀了的缘故吧。“历史悠久、百年老店”之类的,都是吸引人的亮点。我们崇尚“老”,老,似乎是大智大慧、权威的代名词。但在北美,却有着和我们的文化传统截然相反的理念。新的、年轻的才是生命和活力的象征(symbol),人们崇尚年轻(worship youth);老的、旧的是死亡、落伍的象征。所以,年龄在北美是个非常忌讳(taboo)的问题,即使是朋友之间。如果你想让“英语为母语的人士”讨厌你,尤其是女士讨厌的,请大胆地问她年龄好了(They say: You are a pain in the neck.)。北美的很多人,特别怕过40岁生日。似乎过了40岁,就到了将要被社会抛弃的年龄。You cannot teach an old do g new tricks. She is no spring chicken 是北美 常用俚语。所以,在和“老外”交往中,千万别暗示她/他的年龄,即使你不小心知道了。西方人有句幽默,称“永葆青春的唯一秘诀是:谎报年龄!”(老外提倡幽默,称为Positive thinking、positive attitude,我在其它文章中有论述。但用英语和老外开玩笑,一定要小心,毕竟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不过,我自己有一个真实的、美国人的玩笑:美国人的确很自信,我曾被美国乞丐在大街上理直气壮地拦住要钱:One dollar for pizza!声音圆润而洪亮。猛然一听,我还真以为我欠他钱呢!等搬到纽约市后,又有很多次被乞丐拦住问:Do you have five dollars?谁让纽约市的生活费那么昂贵呢?) 。
  其实,平心而论,年龄又有什么关系呢?很多人,号称活了几十年,不过是庸庸碌碌、苟延残喘、活了一天而重复了几万次而已。君不闻:有的人20岁就死了,可到了70岁才被埋藏!年龄真的那么重要吗在北美,无论加拿大还是美国,根据其劳动法(Labor Law)规定:雇主在招聘中,不允许问及应聘者的年龄、婚姻状况、性别、种族和宗教信仰的,上述原因也不得成为不予雇用的理由,否则就构成违法。轻则失去来自政府的采购合同,重则诉诸法律。
  所以,如果别人问你:How old are you?你可以这样回答:I’m too young to retire, but I’m old enough to know better than to answer a question like that.这就是老美所说的:Be tough!
  国内的招聘广告上常见:“要求25岁以下,未婚”。诸位恕我愚钝,但我就是弄不明白:除了招聘尼姑、和尚及老道,什么工作和“婚否”有关?又有什么工作非要25、30岁以下不可!
  西方的那些真正的好东西,咱们怎么就学不到呢?!很多理念,包括她对个体的尊重、对自由、财富和幸福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确实值得我们思考。你也会发现,这些理念,都会在英语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反映,我们的培训自然也会涉及到这些。所以,想提高英语的朋友,除了多听原版、多看现代原著,能找个老外练练口语最好(还能交流思想。语言只是一种工具,它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否则,上一个好一点的培训班也不错。交流的需要,产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只顾一味的自己埋头学,或是永远“苦海无边”,或是学到的只是哑巴英语和Chinglish。多和Native speakers,或在国外学习生活过的人士交流,对提高英语,尤其是口语帮助很大。否则,你费时、费力和费钱所学到的“屠龙之术”,只是限于用于和同胞进行“中国式英语”交流。很多中国人学习英语,所付出的冤枉代价和所走的冤枉路,你一定要去重复吗?

上一页  [1] [2] [3] [4] 

文章:“在美国才知道国内学英语的误区”正文完
热点文章
 开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