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魔幻电影大比拼 哈利的人性关怀

发布时间:2011-8-10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从1997年第一本哈利波特图书销售开始,到2001年第一部哈利波特电影上映,这4年的读者积累给电影带来了雄厚的观众基础。10年来,每一本书的出版和每一部电影的上映都在无形中强化着电影非商品的属性。等到最后这部哈利波特电影上映时,不管电影好不好看,哈迷都会去看,因为看电影的目的不单纯是花钱享受,而是寻找与他们成长有关系的那些点点滴滴。这是电影营销中最高明的手段——把看电影当成自我实现。”欧阳冲说。

  “反观国内影视,似乎总在题材上寻找突破口,但在资本强势介入影视市场的时代,资本的逐利性似乎没有耐心等待为电影做铺垫。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几乎看不到能形成系列的大片,也是为什么《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隔三差五被翻拍的原因。”

  但在南艺传媒学院副院长王方看来,哈利波特电影能够赢得观众,这里面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宝葫芦的秘密》也曾经影响一代人,《黑猫警长》也拥有巨大的年龄层优势,那么为什么当这两个题材搬上大银幕后却无法赢得像哈利波特那样的掌声?”王方说,“这是因为哈利波特电影虽然描写的是魔法世界,但折射出的却是现实世界人性的复杂,因此当10年前还是儿童的观众,一部一部看完这些电影的时候,其实也是对现实中人性复杂的理解不断加深的过程。”王方认为,对人性的关怀一直是国产影片中所缺失的东西。

  创意与产品嫁接是篇真文章

  虽然哈利波特电影终结篇已经上映,但有关这个魔法的一切远未结束。卫嫣然告诉记者,眼下她正在看一部名为《诗翁彼豆故事集》的书,它是《哈7(上)》里提到的一部作品,是死去的魔法学校校长邓布利多教授留给赫敏的遗物。

  罗琳女士把这部作品带到了现实中来。在书的作者栏里,她并没有署上J.K.罗琳的字样,而是用“赫敏小姐完成翻译”。卫嫣然告诉记者,这是罗琳女士应福利院之邀给孩子们创作的与哈利波特有关的又一部小作品,而出书获得的款项将用于慈善事业。

  这只是哈利波特10年来近千亿美元产业链中最不起眼的一环。据国外媒体报道,出品哈利波特的公司将拍摄这8部电影的伦敦摄影棚改建为一个85万平方英尺的旅游景点。霍格沃茨学院大厅、对角巷这些有趣的场景将从银幕中走向现实,而此前,旅游界人士早已将魔法学院食堂作为赴英国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受到孩子们的极大欢迎。另外,哈利波特主题在线游戏也已上线多年,全球拥有数亿玩家。

  常州恐龙园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恩铭认为,哈利波特是典型的好莱坞产业模式,从小说开始,到电影再到乐园体验,围绕哈利波特,相关产业间的良性互动与相互支持,使整个哈利波特产业链呈现一个良性循环,这些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不是加法而是乘法效应。

  哈利波特能否作为成功的文化创意样本复制到国内?常州创意产业基地管委会副主任张南军认为,目前国内各地创意产业方兴未艾,但忽视了产业架构的搭建。比如动漫,目前内容产业的制造与衍生产品开发这两个环节的结合还十分粗糙,做产品的不会做动漫,做动漫的做不了衍生产品。他说,“衍生产品要嫁接到位,创意产业这篇文章才能写得漂亮。”

  如何扭转这一劣势,田恩铭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企业喜欢自己搞完整的产业链,但美国其实是把各个领域的团队、人才集合在一起,让小帆船联合变成航母,把品牌做强做大。这一点值得中国的影视人思考并学习。

上一页  [1] [2] 

文章:“中外魔幻电影大比拼 哈利的人性关怀”正文完
《中外魔幻电影大比拼 哈利的人性关怀》的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热点文章
在线咨询
 开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