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派海归细述海外生活酸甜苦辣

发布时间:2007-10-29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公派留学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今年公派留学达1万人。同时,公派留学人员的回归率也在稳步上升,从1996年的89%上升至现在的98%以上。公派留学生把先进的知识和理念带回祖国,他们是加快中国发展的催化剂。本报独家专访了几位公派留学归来者。 ——编者

一周有六天半在实验室里度过

郑瑜(福建省留学生同学会秘书长)

1985年赴美国西北大学学习无机化学和光谱学

问:听说您在公派留学的过程中付出了不少艰辛,可以谈谈吗?

答:我出国的时候已经近40岁了,而且我原来是学俄语的,为了通过考试,我恶补了8个月的英语,当时觉得很吃力。但是我这代人经历了很多艰辛,能得到这个机会实属不易,所以我特别珍惜。

问:那到了美国之后呢?您和与您有同样经历的留学生在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答:那时我们的学习生活很紧张,我每天晚上都要超过12点才睡觉,第二天8点前又要赶到实验室,一周有六天半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每天晚上11点后,公共实验室里都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我们深知自己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也就格外努力。

问:您在国外的研究领域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研究领域?

答:我一方面是学习无机化学和光谱学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是考察国外重点光谱实验室的建设项目,为回国之后建立国家重点光谱实验室打基础。我回来后就立即投入工作,建立起光谱实验室。

更加珍惜在国内的生活

赵辉(辽宁省抚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2005年被选派到英国斯坦福厦大学学习工商管理学

问:请介绍一下您当时留学的途径。

答:辽宁省委组织部每年都选派年轻的副处级以上的干部出国去培训,目的是培养有国际视野的年轻干部回来为国服务。当时县里很支持我参加出国考试,费用上也给予很大支持。我们回来后都在政府基层工作。

问:您在政府部门工作,出国留学回来,工作上有无变化?

答:抚顺市对海外留学归来人员非常重视,组织部领导找我们谈话,大家共同研究探讨,我们这些留学回来的人到底能在哪些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学的是工商管理,在企业上能用的很多很多,因此在这方面,工作上有倾斜;不过,在政府工作上,我还是分管科技。

问:您怎样总结这次留学经历呢?

答:它给了我体现自己价值的一个机会,国家花那么大精力和财力派我们出去,让我们回来之后有用武之地,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我挺珍惜的。留学归来,我的眼界开阔了,而且心态也在变化。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祖国”的含义是什么,也更加珍惜在国内的生活。

在外留学应该有责任意识

熊伟(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外事局国际处处长)

2001年被选派到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学习公共管理学

问:您在国外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答:我们是为学习而出国的,但也应该有一种责任意识,即宣传祖国文化的责任,体现这个国家精神风貌的责任。所以困难谈不上,就是学习的压力比较大,毕竟只有一年的时间,要充分利用时间学好所有的课程,拿下学位。

问:您认为作为公派留学生,在国外学习应该有怎样的态度?

答:我们要把中国越来越强大的现状和中国的影响力宣传出去,再把国外先进的理念都带回来,我觉得这个是关键。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时刻牢记,祖国给我们机会,我们就要努力学习,回来后把自己学的东西运用到工作中,报效祖国。

文章:“公派海归细述海外生活酸甜苦辣”正文完
《公派海归细述海外生活酸甜苦辣》的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热点文章
在线咨询
 开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