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习俗与禁忌

发布时间:2012-12-30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印度也逐渐成为学生的留学目的国之一,那么在赴印度留学之前,一定要非常了解印度人的礼仪和习惯,下文将为你讲述印度这个神秘国度的习俗与禁忌。
    印度是多民族国家,信奉多种宗教,教派众多,习俗也各不相同。因此,游客须尊重当地风俗,在参观清真寺和神庙时,进寺(尤其是清真寺)必须脱鞋,不宜大声喧嚷,如见到身旁有穆斯林在祈祷时,须轻声走过,不宜惊动,以免影响其做礼拜。在印度,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每年僧侣要举行一个节日,叫“波高”节,以表示对牛的崇拜,这种仪式不许妇女参加。在印度有些地方可见牛随意漫游街头,与行人、车辆等共享道路景象。印度教忌食牛肉和使用牛皮制品。印度教寺庙则不许带有牛皮制作的东西入内,要赤脚而入。此外,有很多印度人崇拜蛇,在亚森地方居住的人,把蛇看作自己的祖先。也有不少人认为将蛇打死是触犯神明的行为。忌用浴盆给孩子洗澡,认为浴盆中的水不流动,是不吉利的。
    印度是亚洲文明古国,相互交往十分注重礼节。印度人与友人见面时,通常是双手合掌或举手,口念一句“纳马斯卡拉”(Namaskara)意为“向你致意”。但合掌或举手的姿势、高低大有讲究,对长辈宜高,以示尊敬;对平辈宜平,以示对等;对幼辈则低,以示关怀。有时也相互拥护,两手互搭对方肩膀,以示亲热。如遇迎候嘉宾,则往往敬献花环,并套挂在客人脖子上,表示由衷的欢迎。如你的脖子上被戴上了一个花环,这是印度人对你的尊敬。你应马上取下来,以此表示你的谦虚。与中国人习惯不同的是,印度人在赞成或同意对方意见时的动作是既不是点头,也不是摇头,而是左右晃头。初次与印度人打交道的人往往不知所措,不知对方是表示同意还是反对。印度妇女尤其是穆斯林女子,因受闺阁制度影响,甚少抛头露面,她们不与陌生人随便交往,也不和异性握手。印度人还有尊重长者的风气,一般不在长者面前喝酒抽烟。长辈有所吩咐时,幼辈应答应一声“是”,并把头昂起来,以示乐从。对老人或父辈,在名字后面加上一个“吉字”(意为“老翁”、“若伯”,或称“巴布”(意为“大伯”、“父亲”)。对伟人、老人和大师更为推崇,如对师长、导师称古鲁”,称甘地为“圣雄”(意为国父),称博学家、梵学家为“潘迪特”(贾·尼赫鲁生前享有此誉)。对一般学者称“斯利”(意为先生)。对精通伊斯兰教主义和阿拉伯语的穆斯林学者,称“毛拉”或“大毛拉”。与印度人打交道时,一般不要询问询问对方的家庭、工作、收入等问题,以免引起不悦。不要以政治话题开始谈话。特别是一些敏感的问题,印度人喜欢谈文化成就、印度传说、宗教、社会风俗、历史,谈论这样的话题较为投机,也许能有助于你与对方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
    印度人-般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多采用炖、烧、煮、烤等烹饪法;调味喜用咖喱、辣椒和黄油,不喜食油腻。喜食菜类有:西红柿、洋葱、土豆、大白菜、菠菜、茄子、菜花等。特别爱吃土豆(洋山芋),认为是菜中佳品。不吃菇类、笋类及木耳。一般不喝酒,认为喝酒是违反宗教习惯的,饮酒则很有限制。喜喝茶,饮红茶、咖啡、牛奶、凉水等比较普遍,故在宴请印度客人时,如对方不愿喝酒,不要勉强劝酒。锡克教徒绝对禁酒。印度人有吃抓饭的习俗。右手抓饭、接食物。在朋友相聚或参加招待会、聚餐会时,主人往往以自助餐形式款待客人。在这种场合下,通常是站着进食,到餐桌上拿取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左手拿盘子,右手抓食物,使用3指(大姆指、食指和中指),将饭菜拌匀,随后再一把把抓着吃(一般不备筷子、叉子和匙子)。印度人的双手分工明确,除上厕所,一般用右手。因此,在朋友相见,切忌伸出左手与人相握。印度人大多信仰印度教,中上层人士吃素者很多,越是身份、社会地位高的人荤食者越少(社会地位低的人才吃羊肉),但也吃鸡蛋、黄油、牛奶,印度教徒中的肉食者禁食牛肉,允许吃鸡、鸭、鱼。但印度教徒忌在同一食盘中取食。伊斯兰教徒喜食牛、羊肉,禁吃猪肉。因此,进饭店就餐时,应根据菜谱点菜,不要轻易点食猪肉、牛肉。印度有许多素食饭店和旅馆是不供应肉食的。

 

文章:“印度习俗与禁忌”正文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印度习俗与禁忌》的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热点文章
    在线咨询
     开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