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浪潮下,如何培育产业所亟需的“未来数字工匠”,群核科技(酷家乐)以一场跨越八年的产教融合实践给出了答案。2025年4月16日,酷家乐联合杭州市建设职业学校、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启动中国特色学徒制“数智空间设计”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实验班,打造“虚拟仿真实训设计、企业认证、真实项目实战”的进阶式培养路径,真正实现“毕业即上岗、上岗即胜任”。这不仅标志着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深度进化,更开创了"行业定义职教标准、技术重构培养体系"的创新范式。
现场三方签约合影,图片由杭州市建设职业学校提供
从工具赋能到生态共建,酷家乐跑出产教融合加速度
自2017年酷家乐成立校园事业部以来,以“技术赋能者”与“教育生态共建者”的双重角色,与全球3000余所高校展开教学改革、数字化人才培育体系、人才评价标准等方向的合作。不同于传统企业合作的浅层资源对接,酷家乐率先将AI智能设计、云端协作、BIM参数化设计等核心技术引入课堂,开发出覆盖从设计出图,对接生产到施工对接的全链路数字化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场景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帮助学生缩短就业后的适应期。
“产教融合不能止于实习基地挂牌或者软件采购。”群核科技教育事业部总经理闫凤博说道,“我们通过联合行业企业和教育院校,三方共同制定人才标准和岗位能力框架,通过‘行业定标、校企共育、精准输送’全链条协作,来实现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高效匹配。这种深度协同机制,为此次中高职一体化改革积淀了坚实的产教资源基础。”
此次三方联合成立的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实验班,以中国特色学徒制为亮点,进一步整合学校与企业资源,聚焦“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机制改革”三大核心任务,围绕中高培养通道,构建了分阶段的培养路径:中职阶段以虚拟仿真实训为主,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技能;高职阶段进入企业认证中心,通过真实项目实战实现技能跃迁。
实验班课程由学校导师构建从基础、专业到拓展的技能图谱,企业导师植入真实项目标准,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动态同步,打破了传统中高职课程割裂的弊端,通过企业深度介入和渐进式培养,确保学生技能提升的连贯性和实用性,实现从理论学习到产业应用的平滑过渡。
根据合作规划,三方将依托酷家乐在全国智能家居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资源优势,筹建“数智空间设计产业学院”,实行“校企院”联席会制度。作为一种全新尝试,由企业提供技术平台与认证标准,高校统筹课程研发与师资培养,中职学校负责基础技能教学,政府及行业协会提供政策与实践资源,形成“人才共育、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教融合闭环。
“如何让中职学生既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具备对接前沿技术的能力,是我们面临的核心课题。”杭州市建设职业学校书记、校长陆斌表示,此次三方合作,正是对这一课题的精准回应。通过“中高职一体化+中国特色学徒制”双轮驱动,我们将在数智空间设计领域,构建“中职筑基、高职深化、企业赋能”的全新培养链条,为杭州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输送兼具技术实力与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卫标谈到,“本次签约共建,是三方的优势互补,以数字空间技术为核心,创新构建特色培养体系,让学生从学校到岗位无缝衔接最新技术标准,实现‘所学即所用、毕业即上岗’。”
现场合影留念,图片由杭州市建设职业学校提供
“杭州正在全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而职业教育是支撑产业升级和支撑产业发展的一个人才蓄水池。今天的签约,不仅对接了群核科技在空间领域的领先技术,更瞄准了乡村振兴和智能制造的国家战略需求。”杭州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金伟杰说道,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打破了学段的壁垒,校企双导师制度让企业真实走进了课堂,这种企业出标准、学校育人才、行业定方向的模式,真正实现了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无缝衔接。
图片由杭州市建设职业学校提供
在此次三方合作中,酷家乐的核心突破在于主导构建了"行业认证引领人才培养"的职教新生态。将最新技术标准和岗位要求转化为认证体系,学生通过企业认证即可获得政府背书、行业认可的“数字通行证”,实现“所学即所用、毕业即上岗”的产教无缝衔接。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起,酷家乐便开始针对平台学生用户,专门搭建了在线认证体系, 已有超过53万学生获得证书,2024年酷家乐的认证体系更是被纳入杭州人社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目录。
从工具赋能到生态重构,从杭州试点到全国辐射,酷家乐用八年时间走出了一条"技术型企业驱动产教融合"的特色路径。闫凤博表示,随着实验班的落地,我们三方也将持续探索‘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新路径,将“浙江经验”升维为可复制、可推广的职教改革新范式,推动"浙江经验"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