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专家走进校园 推动科研与产业“同频共振”

发布时间:2025-11-03 10:04

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之际,天津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紧密对接“十五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持续深化产教融合。近日,学校特邀我国稀土发光材料与光芯片器件领域的知名科技企业家、路明科技集团总工程师肖志国走进校园,作题为《固体发光引领产业变革》的专题报告,为师生搭建起从实验室通向产业界的桥梁。

肖志国教授紧扣四中全会《建议》中关于“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等重要部署,结合自身四十年深耕发光材料与芯片器件的科研与产业实践,系统阐释了稀土发光材料与半导体发光芯片的科学原理,深入剖析了关键技术的突破路径与实践经验,并对产业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报告中,肖志国教授分享了其团队研发的新一代稀土蓄光发光材料、稀有金属半导体发光芯片等成果。这些技术已成功打破国外多项垄断,广泛应用于消防安全、国防军事、半导体照明、人工智能光互联、激光雷达光传感等关键领域,并为光子计算、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奠定重要基础。他的实践生动诠释了四中全会提出的“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等方针,也为高校“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范例。

作为我国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科研阵地,天津大学长期深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光电子材料等方向,建有多家国家级研发平台,科研成果多次支撑国家重大工程。此次邀请科技企业家进校园,是学校积极响应“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战略,推动科研方向与国家需求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同步的重要举措。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姜爽教授表示:“光子学的发展对我国科技至关重要,肖老师的报告深深触发了我们高校科研工作者的思考与启发。”天津大学理学院焦飞副教授认为:“肖老师为我国相关领域解决‘卡脖子’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不仅引领了学科发展,也为我国光电产业科技的自主创新树立了标杆。”

当前,“十五五”信息光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未来产业蓄势待发的关键阶段,既需突破关键材料技术瓶颈,也亟需培养懂技术、懂产业的复合型人才。天津大学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师生更加贴近产业真实需求,实现“做真问题、解真难题”。本次交流不仅深化了师生对固体发光前沿进展的理解,也将企业高效推动技术转化的宝贵经验融入高校科研体系,为后续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筑牢了坚实基础。

  • 美国私立学校

相关文章

  • 加拿大公立学校

热门推荐

  • 英国寄宿中学

资讯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