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文化:走在前列的电影业

发布时间:2007-5-31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过去四分之一个世纪里,澳大利亚故事片在国内外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但澳大利亚电影业的发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近期的成功是澳大利亚电影业战后复苏的结果,这次复苏从70年代早期才开始。

20世纪初(1906-11年),澳大利亚短期内曾是世界最大电影生产国。在1906-28年间,生产了150部故事片,但随后澳大利亚电影业便开始崩溃,除新闻片和纪录片外,其它电影几乎消亡,停产了很长时间。

60年代大量的政治游说活动促使政府以津贴的形式拨款给电影业,成立了新的电影基金组织和澳大利亚电影电视广播学院。

其结果是澳大利亚产故事片在海外重要电影节上的影响日益扩大,经常夺得负有盛名的奖项;自4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电影和演员赢得了电影界的最高荣誉,如奥斯卡金像奖及提名;近年来获得奥斯卡奖的影片有《钢琴》(1993年)、《沙漠王后普利希拉历险记》(1994年)、《宝贝》(1995年)和《耀》(1996年)。

澳大利亚电影在全世界家喻户晓,如《我光辉的事业》(1979年)、《鳄鱼邓迪》(1986年)、《枯燥的跳舞厅》(1993年)和《玛丽欧的婚礼》(1995年)等影片已成为澳大利亚的文化使者,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电影摄制者、演员和技术人员在世界影坛取得成功;电影摄制者彼得·韦尔和布鲁斯·贝里斯福特,演员杰佛瑞·拉什、妮考尔·基德曼、麦尔·吉柏森、朱蒂·戴维斯和凯特·布兰奇,摄影师迪安·塞姆勒,以及其他许多人成了当今世界影坛的重要人物。

70年代早期电影业刚刚复苏时,澳大利亚的电影设施还很少,电影制作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创造性和实验性。经历了70年代和80年代窄小、简陋的摄影棚,如今澳大利亚自豪地拥有多个一流的综合电影摄影棚;美国电影《难以完成的使命之二》(2000年)和较之规模更大的澳大利亚影片《奥斯卡与卢辛达》(1997年)以及《红磨坊》(2000年)现在可以利用最优良的本地设施。

在新千年来临之际,澳大利亚人为其电影业所取得的国际声誉而感到骄傲,全球化也许意味着澳大利亚电影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但其独立的电影文化无疑已在世界影坛占据一席之地,最近澳大利亚独立制作的新片有:大胆而富有创意的《正面冲撞》(1998年)、《男孩们》(1998年)和《双手》(1999年)。从这些电影我们可以预见澳大利亚电影业的未来将更加令人鼓舞。

文章:“澳洲文化:走在前列的电影业”正文完
热点文章
在线咨询
 开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