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530“计划吸引越来越多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发布时间:2008-4-25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近日采访尚德及其领军人物施正荣时,一条衍生的新闻令中央及地方媒体的记者们眼睛一亮:自施正荣之后,无锡目前已引进68个海外领军型创业人才。这68个“施正荣”正推动着无锡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资源依赖向人才科技依托转变、由无锡制造向无锡创造转变。

比资金更重要的,是人和技术

一个人带动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变成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又带动一个产业乃至一个产业链——当这样的“尚德神话”成为事实,无锡市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招商引资,不再只是引进资金和项目,而是要引进资源,即人才和技术。

于是,无锡自2006年实施“530”计划:5年内引进30名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然而,两年来的引才实践,远远突破了原来的设想。

两年多来,无锡这个“530”计划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员。“第一年,有60多个海外留学人员带了47个项目报名。2007年,有340个创业团队共申报了130个项目。2008年到目前为止,已有15个国家418个项目超过1600名团队成员申报了‘530’计划。”市人事局局长戴锡生介绍说。

目前,正式注册落户的“530”计划项目,经评审通过的已有68个,涵盖了生物工程、新材料、环保、服务外包、软件开发、新能源等具有国内外领先技术的项目。比如,卫江涛的1.5兆瓦大型风力发电机研发及制造项目,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目前已在丹麦设立研发中心,建立国际研发团队。据悉,通过在江阴的生产基地建设,可以建立直径200公里范围的风力发电产业链。

海外领军型创业人才的到来,加速了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聚集。目前无锡市海外留学人才总量(包括柔性流动海外留学人才)超过了2500名;2007年一年就引进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和副高以上职称的人才近2000名。

光有技术不行,还要有创业激情

对于申报“530”计划的人和项目,无锡市的要求很“苛刻”。市科技局副局长高亚光笑言:“‘530’计划的准入门槛相当高,因为,我们看重的不仅仅是‘海归派’,而且是‘领军型’。”

有了这个目标,评审专家们的眼睛很“毒”:报名者必须有硕士以上学位并有三至五年以上的海外工作经历,是在国际某一学科、技术领域内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在国外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而且其技术成果属国际先进的,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具有市场潜力并进行产业化生产……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要“猎”那些有独立知识产权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同时又有创业激情的领军人才。

按照规定,这些海外留学人员在注册公司时,必须注入自己的创业资金,而且创业资金必须超过市、市区两级风险投资资金。据无锡市有关方面介绍,这是为了让领军人才破釜成舟,“不留后路”,从而激发起最大的创业热情。目前,在68个已注册的“530”计划项目中,“施正荣”们个人融入的资金达2.3亿元。

现任尚德CEO助理的刘志波,当年是无锡新区科技局的副局长,全程参与了尚德的项目引进过程。他很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当年无锡引进这个项目争议颇多,并非一帆风顺,“但施正荣的创业激情超出常人,每次听说有投资者感兴趣,第二天就能坐飞机从澳大利亚赶过来。最后,按照政府要求,他抵押了澳大利亚的别墅,自己出资40万美金。”

政府角色:保姆—导师—保安

无锡新区,是“施正荣”们的聚集地,2007年有19个“530”项目在此注册落户。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骁说,随着这些科技企业的成长,政府的角色在经历着三个转变:成立之初当“保姆”,发展之中做“导师”,成熟之后做“保安”。

桂涛是无锡新区创业中心的主任,也是新区风险投资公司的董事长。桂涛说,为扶持这些企业,新区成立了风险投资创业基金,准备5年拿出5个亿,对这些创业初期企业进行投资,“风险投资投进去不是要做长远的股东,以后是要退出的。”

政府的角色转型,对这些企业来说很重要。当企业进入发展期,规模快速扩张,政府要在土地供应等方面及时提供支持;当企业爆发式发展,需要进入资本市场以获取更大资金时,需要国有股本退出,为其在海外上市创造条件,“当初尚德要在纽交所上市,国有资本必须退出,许多人不理解。然而,市领导一句‘留住人,留住企业,才能做大产业’的话,打消了众人的顾虑。”

如今,政府的服务已不仅仅是建立行政服务中心、缩减审批等手续那么简单了。记者了解到,为给落户的“530”创业人才提供实验项目、降低研发成本,无锡市目前正在建立人才培训平台,准备通过在高校开设专业等措施,开发培训无锡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来源:新华日报

文章:“无锡“530“计划吸引越来越多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正文完
  • 上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在线咨询
     开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