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点:出国多想想专业以外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0-4-1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在新东方教雅思,每次上课都能感觉到学生们的期望和焦虑,老学员带着希望和焦虑走了,新的一批学员又带着期望和焦虑来。五年了,迎来送往,感受最深的还是学生们在出国方面的焦虑。昨天收到一名学生的来信,引用如下,希望这位同学不要介意,因为你的问题代表了太多烤鸭们的焦虑。

“对于专业问题比较困惑。我现在是大三,一个女孩,学的是电子信息工程,考试没什么问题,但不是很喜欢这个专业。现在考虑出国的问题。选择电子信息,多媒体,商科,经济,或者传媒。想在国外要在一年内完成研究生学科,希望较好通过考试,还有当然是就业比较好的,另外希望学费不要太高。”

我想有很大部分同学对出国抱有太大的期望值,这反映在他们课下问的问题上。太多同学问的是“出国读什么好”或者“读什么将来就业好”。在很多同学眼中,出国依然将会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决定,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可实际上现在的出国,已经很像5、6年前的中国国内高校扩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神秘感越来越少,跟就业间的关系也越来越松散,变得越来越只是一段“经历”而已。出国当然要选对专业,选专业当然要选就业前景好的,这天经地义。但如果认为出国——选好专业——就业好是一条直线的话,就大错特错了。

首先,就业好与出国所选专业关系大吗?央视九台的Culture Express的主持人季小军,当初在英国读的是诺丁汉的MBA,但我想他之所以能在央视找到自己位置的最大武器还是自己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对文化节目驾轻就熟的才分,而不是在英国所学的专业;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驻北京代表处首代李权,本科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学机械工程,在伯明翰大学学习计算机辅助生产和制造,后来在BBC工作,最后来到苏格兰皇家银行,他现在从事的职业好像跟本科和硕士所学的专业没有太多直接联系,真正让他转型金融的转折点是在BBC工作和撰写博士毕业论文时;我的一位好朋友,英语专业,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后赴伯明翰大学攻读Marketing硕士,毕业后在北京奥美公关工作半年后跳槽去某国际金融理财协会,现在从事着国际公关和金融业务。从三位留英校友的经历来看,他们的专业选择似乎与他们现在从事的工作没有什么直接的练习,尽管三位校友不代表所有校友,但起码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出国所学专业未必与将来所从事职业有太大关系。

如果没有关系的话,出国岂不没用?也不是。据采访李权者所言,在北京工业学院学机械工程,看似与金融无关,但专业的学习锻炼了他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使他打下了良好的数学基础;在学习计算机辅助生产和制造这个专业时,课程较多地涉及生产过程的管理。出于自己的兴趣,李权很快改学工业管理,这门课程后来演变成许多商学院里的管理课程。我很赞成他说的一句话“在学习和实践中成长”,其实工作过的人会理解,工作中真正需要的能力都不是专业课所带给我们的,大部分都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和工作中逐渐获得的,而所谓的“学习”,也绝不仅仅是在课堂里的学习。出国读什么专业是个应该好好考虑的问题,但比这个问题更迫切的,是出国后如何读这个专业,我应该通过这个过程收获什么样的能力能打破专业的壁垒,延伸到我将来可能从事的任何职业上去,以让我将来在就业市场上更具优势、在生活中更幸福,这才是更值得去思考的问题。

出国,对于刚踏出校门的大学生而言,不一定非要一步到位,因为我们很难做到那一步,我们很难在出国前就知道自己将来会喜欢什么、做什么。尤其是要换专业,或者本科读一些文科、商科专业的同学,只要选一个大方向跟自己的兴趣比较接近的就可以,重心不一定放在通过海外学习我能获得什么样的专业知识,而应该放在通过这段学习的过程我能得到什么样的提升——主要是语言和思维能力,以及处事风格方面的。任何专业都是好专业,只不过成熟的学生能从中获得更多。商科、市场营销等专业向来被人们认为是比较泛泛的专业,出国读的人也太多,但前几天的《新京报》上依然把市场营销排在北京急缺人才20位的第5位。的确,读这个专业的人很多,但真正英语好,又有国际视野,又有海外工作经验的人微乎其微,或者说的白一点,真正能读出来的人太少了,单单是英语这一项就能把很多人刷下去。而那个英语专业的同学能进入北京奥美的最大优势就是她的英语!回过头去看那段留学的收获时,李权也认为,不管去哪个国家,一定要把那个国家的语言学好。因为“在很多大型跨国公司里,日常工作常常是以中文以外的语言作媒介,对语言能力的要求在外企里是比较高的。出国留学除了学好专业以外,一定要尽量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来源:新东方

文章:“专家指点:出国多想想专业以外的问题”正文完
热点文章
在线咨询
 开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