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亲身经历:种族歧视

发布时间:2008-4-18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有些事情想写下来很久了,怕自己再不写就会忘却,正好这段时间有空,写下来也算是对生活的一个记录。

刚来没几天,我家人就带我去看玫瑰花车展览。玫瑰花车是洛杉矶的年度盛事,在每年的新年举行。花车用花摆和粘贴成各种形状,在新年的第一天进行游行,然后就会在玫瑰堡附近(rose bowl)停放三天供人参观。我没有去看游行,所以去看展览。展览会人山人海,我老妈忽然看到一点有趣的东西,从外围挤到一个白人老太的前面,然后招手让我过去。这时,我听见后面的老太用愤愤的语气说了一句,“Chinese”. 说实在的当时我觉得挺惭愧,觉得自己给华人丢了脸。现在想起来,我其实应该跟她说几句,一是为我老妈的行为道歉,二是提醒这是个个体行为,指责她不应该用种族的字眼。

刚来没多久,就要考驾照。交通规则对于我来说是小儿科,拿了满分,不用羡慕我,用中文考的。自己在大陆也开车,觉得没有必要请人教,没学过就上去考路试了。我的考官是个白种中年女人,估计当天她的心情很不好,一上车就将暖气开到最大。而我却对什么路上的规矩一窍不通,例如怎么过stop位,再加上英文破,将她气的七窍生烟。在回来的路上,她再让我入左转道,我硬没听懂,她一把拿过方向盘,将我的车就转了过去。当然,我的考试也就黄了。

后来想着想着,我觉得很生气,问了我弟弟英文的投诉怎么说,就直接跑去投诉她了。我投诉的主题就是我的考官这样来抢我的方向盘,给我造成危险。那里的主管是个黑人,女的,挺漂亮。很耐心的听我说完,没听懂,叫了一个华裔的女孩子来。她的中文跟我的英文一个水平。最后总算明白,主管说我们会处理的。我的脾气也消了不少,也不好意思让我弟弟等太久,就走了。回去一说,大家觉得我开车的水平也真臭,还是花钱请教练教了两个小时。还跑了好几趟考试路线,总算知道该怎么开车了。第二次考试,考官是华人,台湾来的,估计我的投诉起了作用吧,而且他也很公正,指出我的一些小缺点后就让我过了。

去读书上英文课,我的一个白人女老师水平很好,自己还出ESL课本,不过说实在,人有点脾气也有点偏见。有一次,在说到英语的词汇,她说白鸽和鸽子在英语中表现的意思很不一样。白鸽在英语中让人觉得很高雅,鸽子就很脏。然后说了一句,真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还将鸽子当食物,说这句话时有意无意的扫了我一眼。我当时觉得很好笑,就笑了出来。不过,后来我还是看望了她两次,当她知道我去了UCLA,让我在她上课的时候和她的学生说说关于大学和一些学习的方式,当然,那时她对我就很尊重了。

还有一次就是我去一个传统的白人社区图书馆,因为看到他们网上的资料库挺不错,想办个借书证。当时我才去了美国不久,英语很破,结果那个图书管理员看了我的id后,还让我出示其他能证明我住处的文件,例如电费单之类。其实我知道那是很不必要的,说白了他就是信不过我,也算歧视了。不过当时我也没有跟他吵。过了大概一年,英文进步了不少,刚好有事去那里,再次申请办证。还是那个管理员,我们一边闲聊,他一边很快就给我办妥了,只要我的id。

我的感触就是,每个人都会有歧视。我自认算是比较公平的人,很希望达到苏东坡那种“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与贩夫走卒”的风度。以前在跟农民谈地皮问题,也能穿着名贵西装跟他们蹲在田头而毫无一点不耐之色。不过看到某类型的人,有时还真不免要给自己提个醒。其他人或多或少有一些偏见和歧视也就很正常。问题在于这种歧视我们应该怎么去面对?

一些华人在外面受到歧视,总会认为是种族歧视。真是这样吗?我觉得所谓种族歧视有以下主要特点:一、从个体到整体,将个人不当行为作为整个种族低劣的证据,攻击其种族而不是个体,例如看到一个华人随地吐痰,就说所有华人都很肮脏;二、将带有偏见的整体概念套到每个个体身上,根据以上华人肮脏的推论,每一个华人都必然随地吐痰。三、双重标准,例如香港漫画老夫子,有一篇描写一个白人青年在路边弹吉他讨钱,那些人就说他很有志气,自己养活自己周游世界;而同样老夫子去弹吉他,人们就骂他没出息,不干正事来讨饭。

不过根据我的经验,日常生活中的歧视并不一定是与种族有关,而与个人的修养、语言和行为有关。例如,如果一个白人在公共场合也随地吐痰,相信绝大多数人,包括白人也会投向鄙视的眼光。然后在对待他的态度上,必然比对别人有所不同。这点属于行为性歧视,从某方面而言,也是人的正常反应。当然了,看见白人吐痰觉得可以接受,而看到华人吐痰就批评,典型的种族歧视。双重标准,是判断种族歧视的关键。

来源:无忧雅思网

文章:“我的亲身经历:种族歧视”正文完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在线咨询
     开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