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海归故事之女留学生:那时花开

发布时间:2008-5-9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1935年,南京金陵女子大学20周年校庆时4名毕业生团聚,左二是曾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的吴贻芳。

与我同一个系的大学同学中,负笈海外者,女子众,须眉鲜有。这与我们是文科专业,女生本来就多有关,不过,如今遍布世界的中国留学生当中,女生数量确实不少,海外的“红花”数量日渐追近“绿叶”。

然而,往前推一百多年,女留学生可谓寥若晨星。在那个时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影响仍不小,女子不缠脚都会被视为“怪物”,女孩子漂洋过海到国外去读书简直是个传奇。

金雅妹、柯金英、康爱德、石美玉即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批女留学生。这四位身世背景相似,从小接受教会启蒙教育,并受传教士的培养、影响。她们出国留学的方式也同出一辙,都是由传教士带出国门。四人在美国学习的都是医学,回国后皆终生从事医学事业,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为沟通中西医学作出重大贡献。

“无谓支那人不足言,彼支那人之所能殆非我所能也。若此女士者,与吾美之女士作比例,愧无地矣!”1896年,美国老师如此称赞来自中国江西的康爱德,梁启超在《记江西康女士》一文中记述了美国密歇根大学毕业证书颁发仪式上发生的这一幕。

能让美国人自叹不如的“此女士”,9岁时,就由传教士带到美国进校读书,“遂通达数国言语文字,天文、地质、算法、生光化电、绘画、织作、音乐之学”。大学毕业回国后,康爱德在江西行医,医术高明闻名遐迩。她在南昌开办医院,一年接治患者8000多人。

由于传统社会对女子的歧视,最初这些女留学生的职业志趣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古称不为良相,愿为良医。我辈不幸作女子身,无从展布经猷,副霖雨苍生之望,盍相与潜心医学,以仓公术活斯民乎?”这句多少透着些无奈的话,道出了四位女士当初留学选择医学专业的理由。

受第一批女海归的影响以及梁启超等维新派兴女学的推动,人们的观念逐渐更新,19世纪末20世纪初,女留学生日渐增多,1902年后女子出国留学蔚成风气,不仅有赴美国的,而且还有去日本、英国和法国等国留学的。开明的官僚、商人、著名学者以及买办,纷纷通过各种门路将女儿送往国外留学;而那些早期留学生的女儿们,也是此次妇女留学浪潮中重要的一支力量。

此时,女留学生也不再满足于潜心医学治病救人,比如,从1901年-1911年的10年间,留学的知识妇女先后在国内外创办妇女报刊近30种。这些报刊探讨民族兴亡与女子解放的关系,启发了一批女子勇敢地肩负起原来只有男子才能承担的社会责任。(殷新宇)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文章:“百年海归故事之女留学生:那时花开”正文完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在线咨询
     开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