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留学生的新闻梦

发布时间:2011-6-8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王卉是来自中国长沙的美国留学的学生,实习期间,她先在大洋彼岸及时报道了“汶川大地震”,后又加入美国NBC奥运会新闻报道组来到北京报道奥运会。她出色的表现,使她从美国五所高校的上万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白宫记者协会奖学金,2009年5月9日,在华盛顿举行的年度颁奖典礼上,王卉受到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接见。也是由于她一直怀揣着一个新闻梦,才使她能够在美国脱引而出。
    内心激荡新闻梦
    留学之前,王卉曾是中山大学社会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大学期间,课业之外,王卉发挥自己能歌善舞的特长,在校内任舞蹈团长,并兼任珠海电台的客座主持人。
    2005年3月的一天,学校举办慰问麻风病康复者活动,王卉担任主持人。她在向一位60多岁的康复者赠送完礼物并主动与其握手时,发现对方眼里流露出迟疑的神情:看着自己已经被“腐蚀”成“枯树枝”般的双手,温暖的泪珠在眼眶里打转。
    王卉了解到,像很多麻风病康复者一样,这位老人,曾多次外出找工作、谋生,但别人一看到那双残缺的手,那些麻风病所留下的疤痕,就把他轰走了。他的一个儿子也大了,很健康,试图走出那个村子,靠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但一旦告知自己是来自麻风村,便面临着与父辈无异的境遇。
    “麻风病”在中国上世纪早已能治愈,并能控制传染。然而治愈后,由于大众对相关知识、情况缺乏了解,歧视、偏见往往仍会伴随他们一生,让他们面临教育、经济等种种问题。
    王卉在一家老人院实习期间还发现,老人院在服务工作中不太注意老人的心理抚慰,这使老人们备感孤独和无奈。
    切身的一线社工经历,让她越发感到中国社会工作规范化专业化任重道远。而在电台做兼职主持人的经验告诉她,新闻媒体是做大社会工作的最好舞台。于是大学毕业后,她决定赴美国学新闻。
    经过托福、GRE的考试,王卉于2006年10月,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广播电视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2006年底,去广州签证时“涉险过关”。当时排在王卉前面的几个人都被拒签了。轮到她签证时,签证官看完她的材料后,问道:“你大学学的是社会学专业,现在却要读新闻­”
    面对签证官的疑问,王卉微笑着说,“一个出色的新闻人,不仅是准确的信息传递者,更应该是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士。我扎实的社会学基础不但不是我学新闻的鸿沟,恰恰是成为复合型新闻人才的基石……”王卉一番颇有见地的解释,让她顺利拿下签证。
    “魔鬼课程”拿A
    密苏里新闻学院课程教学实践性非常强,有着在实践中学的传统,实习贯穿始终,这与中国的新闻教学几乎两样。到这所大学后,王卉遇到了“从未有过的挑战”。
    无论阅读还是写作都挑战着王卉的承受极限。她要一天当两天用,恶补生活英语和专业英语。
    写论文更是正常作业,几乎每周都写,因此王卉每周都要读几百页的学术资料,读后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写论文。王卉不得不又拿出当初考研时的劲头拼搏。每天忙到没时间做饭,就顿顿拿面包夹火腿片充饥;上完课就往图书馆跑,几乎天天呆到凌晨一两点。一位教授对她的印象就是“人瘦瘦小小,书包很大,学习很刻苦的那个中国女生”。
    2007年10月第二学期,王卉开始修“广播电视二”这门课。前半学期在学校的课程合格后,王卉开始到电视台实习。实习完全像职业新闻人一样,一个人开车扛机摄像独立完成新闻的拍摄、编排、剪辑等一系列工作。
    第一次采访,下午6点出发,赶晚上10点的新闻。开车从哥伦比亚市走高速到杰弗逊城。那时王卉刚拿到驾照一周,天又很黑,路况又不熟,看不清路牌,开反了方向。为了不耽误播出,超速开车,最终新闻还是准点播出了。
    贯穿始终的社会实习,不仅帮王卉交了几乎所有的学费,更大的收获在于与那些世界一流职业新闻人的合作中,学到了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新闻操作方式。
    王卉的出色表现,让她在“广播电视二”这门新闻学院出了名的“魔鬼课程”上,拿了最高的A级学分。
    王卉到美国读书后,除了第一年要家里负担些生活费用外,从第二年开始,她基本能通过奖学金或外出实习来养活自己。

文章:“女留学生的新闻梦”正文完
《女留学生的新闻梦》的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热点文章
在线咨询
 开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