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数据统计,2025申请季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申请量来到了1.84万人次。在经历了连续三年(2022-2024)申请量下跌之后,终于迎来了6%的回升。在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布朗大学等高校恢复标化要求后,全美TOP30中需要提交SAT/ACT成绩的学校数量来到了13所。2025申请季期间,有50.4%申请者提交SAT/ACT成绩,这一数据与24年相比提升了11%。不仅如此,顶尖美本高校的录取,对原创论文、竞赛成绩、作品集等软实力方面的要求也是优中选优、节节攀升。种种迹象无疑表明,美本这条赛道热度依然高涨,并且竞争压力和难度还在逐步增加。国际学校遍地开花,美系赛道越来越卷,美本申请已演变为一场全方位的综合实力比拼。面对招生官对学术成绩、标化考试、科研经历、社会活动、创新能力、领导才能等多维度的严苛评估,是否存在一条既能保证录取成功率,又能减轻学生压力的升学路径?特别是对于那些目标明确、志在美国名校的学子及其家长来说,是否可以在保证教育成果的同时,减轻学习压力,更好地维护孩子们身心健康?
与中国的国际(双语)学校、国际部相比,去往美国本土就读初中、高中具备哪些优势呢?语言与文化
在语言能力培养方面,包括学术场景和日常生活在内的全英文沉浸式环境,能使学生语言能力达到接近母语使用者的水平。这种语言环境的优势还体现在:部分美国本科院校对完成四年美高课程的学生免除托福成绩要求。在社交与文化适应方面同样具有显著优势。从中学阶段开始融入美国社会,能有效预防本科阶段可能出现的文化适应障碍。若学生能在中学阶段就建立多元文化社交圈,将显著改善大学阶段可能出现的国际学生扎堆现象。课程与学术
在课程方面,美国本土的中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课程选择。有些高中甚至提供了200门以上的课程。无论是与美国大学本科的课程衔接,还是出于个性化、多元化、跨学科发展的目的,美国中学无疑提供了比国际学校更全面且多元的解决方案。此外,近水楼台的美国本土中学与美国大学联系更为紧密。无论是教育资源的共享,还是大学课程、双学分课程的超前体验,都可以让学生更早一步站在起跑线上。各种演讲、宣讲会、访校活动等,也有利于让学生提前了解和接触到梦校。
最重要地,在美国本土就读的高中生(包括国际生)在申请美国本科院校时存在明显优势。在美国部分高校(如康奈尔大学)的录取政策中,学校会根据申请者上学地点而非国籍来评估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