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晚上七点多钟,我正躺在沙发上刷手机,准备随便翻翻新闻就睡。忽然电话响了是我大学同学小王打来的。“喂老李”他声音压得很低,“最近在忙啥呢?听说你最近好像准备申请留学?”
我当时确实有点蒙,因为这事我还没有完全确定。之前只是偶尔考虑过要不要出国读个硕士,但真没想过去英国读本科。“你怎么知道的?”我问他。
他说:“我前几天看到一个英国大学开放招生的消息,突然就想问问你,是不是也感兴趣你知道吗,那边学费虽然贵但申请流程还挺简单的。”
这番话让我有些心动。其实我一直觉得如果有机会的话,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不错。可是问题来了英国本科的条件到底是什么?我连最基本的东西都不知道,更别提准备申请材料了。
于是那天晚上,我们聊了很久他给我讲了一些他听说的事情,还提醒我要尽快开始准备英语考试。不过他的话太笼统了,让我依然摸不清门道。于是第二天我决定自己动手查资料,也顺便记录下我的一些想法。
英国本科申请最重要的部分当然是学术成绩。这关系到你能不能进入一个合适的学校。英国的高中毕业考试叫A-Level,如果你是国内学生,可能很多人对这个并不熟悉。
其实A-Level就是一种为期两年的课程体系,类似于国内高考前的冲刺复习。它分为不同的科目组合,每个科目的成绩都是字母等级(A*,ABC……)对于大部分英国大学来说,至少要达到BBB的成绩才能满足基础要求。
当然顶尖大学的要求会更高。比如牛津剑桥这类学校,它们可能会要求AAA甚至AAA*。听起来是不是很吓人?当时我看着这些数字就觉得压力山大——我高中时的成绩好像根本不够看啊!
不过小王告诉我,现在很多大学都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叫做“国际预科”。这个项目专门针对没有完成A-Level的学生,尤其是像我们这种在国内读高中的。通过完成一年的预科学习后,就能直接申请本科虽然多花一年时间,但我觉得这也算是一种折中的办法。
当时确实感到一阵疲惫,脑袋嗡嗡作响 我心想:“看来我得好好规划一下,到底是直接申请A-Level还是去试试预科。”
除了学术成绩外,英语水平也是申请的关键。毕竟英国是个讲英语的国家,而国内绝大多数学校可能都还没达到那种母语般的流利程度。
雅思(IELTS)几乎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一个英语测试,而且大多数英国大学都认可它的成绩。一般来说本科的最低要求是总分不低于6.0,同时单项不低于5.5。要是你想申请特别好的学校,比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之类的,那么可能需要达到7.0或以上才行。
说到这里,我真的佩服那些从小就学英语的朋友。他们从小就在听说读写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而我这种后来才开始努力的,总觉得困难重重
但转念一想,这也是个机会既然大家起点差不多,那只要花点时间认真备考,说不定也能拿到理想的成绩。后来我特意咨询了一个认识的雅思老师,她说:“其实备考方法也很重要,比如说多听新闻看英剧,甚至模仿发音都可以帮助你快速提高。”
我当时确实有点受触动,感觉只要愿意投入精力,总能找到突破口
当然,学术成绩和英语成绩虽然是核心,但并不是全部英国大学同样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课外活动和推荐信。
我记得有一次跟一个朋友聊天,她提到她的哥哥当年申请牛津大学的时候,就是因为参加了一个环保组织的志愿者活动,给面试官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我觉得这很不可思议,没想到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经历居然能成为亮点。
至于推荐信嘛,我相信大家对它都不陌生。但问题是怎么写出一份让人眼前一亮的推荐信呢?后来我发现,关键是要突出你的独特之处。比如你是如何克服困难完成某件事,或者你在团队合作中发挥了怎样的领导力。
当我把这些想法整理出来的时候,心里突然觉得踏实了许多。原来并不是非得完美无缺才能打动招生官,而是要展现真实的自己。
说实话,在做这些研究的过程中,我还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想去英国读书?
一方面,英国的教育质量确实很高。无论是在历史底蕴还是现代科研领域,这里都有许多值得骄傲的地方。另一方面英国的文化氛围也吸引了不少人。你可以在校园里听到各种口音,接触到多元化的思想碰撞。
但是也有一些坑需要注意。比如生活成本比较高,租房和吃饭都挺花钱的;还有就是气候问题,阴雨天特别多容易让人压抑。当时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吐槽帖,说有个留学生刚到英国时连续几天下雨,整个人都要崩溃了。我看了忍不住笑了一下,同时也提醒自己要做好心理准备。
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和思考,我觉得要想成功申请英国本科,主要有以下几个重点:
学术成绩:确认你的A-Level或预科成绩是否达标;
英语能力:确保你的雅思分数符合目标院校的要求;
软实力展示:积极参与课外活动,争取好的推荐信;
了解当地文化:提前适应气候和生活方式,做好心理建设
如果你正在纠结要不要申请英国本科,不妨试试列出你的目标院校清单,然后逐一对比他们的具体要求。或许你会发现其实一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