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备考的同学都有这样的困扰:明明每个单词都认识,做题却总在6.5分上下徘徊。问题往往出在"假性理解"——看似读懂了文章,实则没抓住核心逻辑。今天分享三个实战中总结的提分技巧,帮大家精准突破瓶颈。
做题前先花20秒扫读题目,用铅笔圈出人名、数字、转折词等关键信息。比如遇到"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这类排除题,直接在选项旁画√/×标记,避免回头重找。亲测这种方法能减少80%的重复阅读,尤其适合时间紧张的考生。
首段首句必看:学术文章结论常藏在开头,特别注意but/however后的转折内容
段首第二句是重点:如果首句是问句或例子,主旨往往在第二句
结尾段总结句:最后一段的argue/claim/maintain等词,藏着作者核心观点
遇到"作者同意哪个观点"的题目时,直接用这三处信息排除干扰项。
前后逻辑定方向:and表同义替换,but表反义对比
词性匹配保正确:空格前后词性决定选项词性,比如adj.+n.+v.+adv.结构
场景联想防跑偏:生物题选adaptation,经济题选revenue,心理题选cognitive
遇到生僻学术词时,优先选和文章主题相关的选项。
每天精读300词外刊:重点标注长难句结构,培养快速抓取主干的习惯
建立错题分类本:按"定位错误/理解偏差/词汇盲区"记录,每周复盘
限时模拟考场:严格计时完成整套阅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做题节奏
提分没有捷径,但有科学方法。每天坚持精读+错题复盘,比临时抱佛脚管用十倍。现在开始执行训练计划,下次出分日就是你的收获季!
记住:阅读是场马拉松,稳扎稳打才能笑到最后。掌握这三个方法,坚持训练,7分以上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