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德国两个月的工作,生活与感受

发布时间:2007-8-14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住。房子问题在德国没有中国这么严重。仅仅在慕尼黑之类的大城市房租才很贵。通常稍微有点钱的居民都可以自己买一块地,盖一座房子,也就是小别墅。房子外观看上去都挺古朴,都是红色或者黑色斜顶,两层带阁楼,有花园有车库。我正好有机会在一位德国朋友家住过两天,室内专修比较朴素,但家用电器和日化产品一应俱全,从卧室到卫生间都非常干净。至于穷一点的人或者学生们,可以买或租一间公寓,同样也是家用电器和日化产品一样不少,到处非常干净。而且在他们家里我常见到一些诙谐幽默的用品或装饰,比如印着美元图案的卫生纸,告诫男士要坐着如厕的警告牌,关于爱因斯坦或者各种动物的可爱图片,等等,点缀着家的气氛。
行。德国的公共交通系统真的很发达,以轨道交通为主,汽车为辅。铁路系统全国统一,现代化的火车,统一的站台信息和自动售票机遍及最小的乡镇,运力富裕,常常是只有一半的乘客。售票主要靠自动机器和网上售票,检票主要靠乘客自觉。铁路公司为乘客准备了五花八门不下20种不同类型的火车票,为的是让每一个人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票,但是票的种类如此繁多以至于每个人都很难知道到哪一种票最适合自己,你常常会发现火车上与你去同一处的朋友只花了一半的钱就买到了票,这真是德国式的玩笑。本来以为德国火车时刻会分秒不差,结果事实正好相反,火车经常晚点,比中国频繁得多,以至于后来制定旅行计划,我不得不预先考虑火车晚点的因素。原来德国乘客乘坐火车经常需要换乘,为了保证旅客换乘,于是如果一列火车晚点,换乘的下一列火车会在车站等待前一列火车,因此接下来所有的换乘车辆都要晚点。至于城市交通,远的用地铁,近的用步行,公交车我很少坐。售票系统与火车类似,也是自动售票种类繁多。大多数德国城市与中国城市相比规模不大,市中心等著名景区走一走就到了,科隆大教堂离火车总站竟然只有20米。在德国过马路对中国人一开始可能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习惯于让车开过去,见缝插针走过马路,而德国司机在路口总是停车让行人先过,行人走光了车再大油门起步开走,其原因我想一则是一旦撞了人,巨额赔款让司机下半辈子吃不了兜着走;二则是行人不多,让得过来,不像在中国让不过来只好蹭过去;三则是对行人比较尊重。后来我适应了,见行人绿灯或者斑马线就上,来车必停。但是回到中国后过马路重新成为一个问题,斑马线上大小车辆照样气势汹汹,滚滚而来,我感到过马路真是可怕,一不留神缺胳膊少腿,下半辈子就过打官司的生活了。小汽车在德国非常普遍,很多大学生都开着小车,周末回家。现在中国小汽车也很多了,但区别是中国人爱买大车,气派,德国人爱买小车,旅行车,省钱,实用。听说德国四五十年前汽车刚刚普及大众的时候,大家也喜欢开大车有派,开快车潇洒,道路拥挤,事故多发,只不过发展到今天人们才冷静和务实地用车了。今天在德国买车很便宜,租车很方便,人们普遍购买代步用两箱小排车,或者家庭用掀背旅行车。车多是很多,但是停在路边的多,跑在街上的少,远不如中国公路这样车水马龙。

  科技,工具与生活。感觉德国人很喜欢机器,自动销售机器可以卖零食,饮料,报纸,车票,还可以租车,简直可以把零售业的服务人员都代替了。对于工具,则是功能绝对专一,做不同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比如就会有旋转开罐头的小玩意,专门用来插着吃玉米棒的小叉子,五花八门的厨具我更是叫不出名字。同时工具力求自动化,车门自动,售货自动,水龙头自动,家电全自动。但另一方面,人们又极力保留古老与传统,比如许多城镇街道的样子看上去就是中世纪的样子,众多博物馆保留着历史文化遗产,啤酒与食物的做法百年不变。一次在山间远足时见到一位老人开着奥迪A6,拉着拖车来森林里面拾柴火,这真是德国人生活的典型写照!高科技与旧传统揉搓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给人们带来生活的方便与乐趣。
  

上一页  [1] [2] [3] 

文章:“我在德国两个月的工作,生活与感受”正文完
  • 上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在线咨询
     开始搜索